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西嶼燈塔:-)



西嶼燈塔又稱外垵燈塔,別名漁翁島燈塔,位於西嶼西南端之山頂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是澎湖的第一座燈塔,也是澎湖本島唯一的一座燈塔,為國家二級古蹟清朝時期,有很多的船隻在臺灣、澎湖及廈門間來來往往,但是,冬天的澎湖季風強勁,風浪洶湧而且澎湖海域暗礁多,潮流急,因此海難頻傳,故而興建燈塔。


漁翁島舊稱「西瀛」,16世紀荷蘭人改稱「漁翁之島」,與澎湖本島及白沙島鼎足而立。位於澎湖群島西嶼鄉外垵村漁翁島西南端的高地。燈塔立於­花崗岩基台上,塔身為圓形鐵造結構,外表漆成白色,是全台灣創建最早的洋式燈塔。燈塔入口處三角形門楣上,留有凸鑄英文題字是燈塔設計人的署名。燈塔旁的洋樓以石塊砌築,­有濃厚的歐式建築風格。由於建置年代久遠,在台灣燈塔歷史中甚具意義。



原為1778年由澎湖通判與台灣知府合建,1824年起這170年內多次整修方呈現現在白漆圓鐵柱狀的模樣。庭院內有三塊保存完整的石碑,分別是1778年所立的《興建西嶼塔燈碑記》、1779年的《建修西嶼塔燈落成碑記》,以及1828年《西嶼塔燈碑記》。 西嶼燈塔可以說是台灣地區最早的洋式燈塔,散步西嶼燈塔園區,西式洋樓、雪白的咾咕石圍牆都足以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希臘風或者說是普羅旺斯的味道。園區內比較特別的有燈塔文物陳列館,另外則是三尊霧砲跟煙墩,霧笛則是海面能見度極差的時候能夠用來警告船隻。
漁翁島燈塔不僅僅是霧砲、塔樓由英國跟德國分別製造,就連以前燈塔守塔員都是由外籍人士擔任,目前燈塔西側圍牆外就保有一位外籍守塔員的墳塚。
西嶼燈塔南邊的海域乃澎湖傳統海流湍急的海域,澎湖俗諺「一吼門二西流」中的西流就是指這個海域,此海域又是西嶼漁船前往南方漁場必經的水道,百年前燈塔旁還有天后宮小廟跟公館提供船夫上岸休息,可見當年西嶼燈塔的重要性與功能之強大。

漁翁島和西嶼這兩個地名替代性關係的典故:跨海大橋未通前的時代,西嶼和馬公之間交通不便,彼此甚少互動,西嶼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住在馬公地區的人對西嶼的認識十分有限,只知道這個島上的人個個都是捕魚高手,夜晚時總是看見西嶼海面布滿作業的漁火,於是馬公地區的先民就將這座島嶼取名為漁翁島。現今跨海大橋進入西嶼後之右側矗立一座老漁翁的青銅雕像,可見一斑。
資料來源: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望安花宅


花宅的門牌並不用"中社" 仍然沿用古名
花宅聚落保存正面臨考驗。自古以來這個村落就叫「花宅」,清代的花宅社與日本時代的望安庄花宅(大字),直到國民政府民國35年,廢大字設村,以其位處望安島中部,改名中社,中社這個名字失去了古老的意義。

花宅裡頭的一磚、一瓦都有故事,花宅現存的完整性、多元的建築風格被視為典型的「漢人聚落」。花宅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獨特的建物、空間使用,建材為當地咾咕石等原始素材,而政府後來花錢蓋的步道與水泥化的海岸,像是這樣的修復只為了觀光是沒有意義的。目前花宅有20間屋頂已經倒塌,爭取登錄第一座國家級重要聚落同時,該怎麼修復才是大學問啊。
那又什麼古代要稱這為「花宅」呢?有兩種說法,高拱乾纂修的《台灣府志「大、小花宅二澳與花嶼拱照,故名花宅。」,另一說法花宅位於望安島中部西岸的背風處,因地形像一朵花而得名,若從外海遠眺,高低山丘環繞,宛如花瓣環拱花心,先民乃將其命名「花宅」。

望安花宅是澎湖縣目前除了保存完整的傳統建築型式之外,也保留著傳統生活方式的老聚落。2003年,「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WMF)公布世界100個瀕臨危險的文化遺址,中社村被列入守護計畫名單中,獲得全世界的重視。我國政府慢半拍於於2006年12月27日依據文資法正式公告登錄為「聚落」。因為花宅古老的聚落漸漸受到重視,極具文化與觀光價值,政府自然視為觀光的金母雞,馬上花錢鋪設了石板觀光路,結果反而把花宅原有樸實古拙的環境美整個破壞掉。目前花宅正極力爭取將登錄為第一座國家級「重要聚落」。

 澎湖望安的花宅正在在風中凋零,什麼時候還會再塌,無人知曉;什麼時候會被水泥化,更令人擔心。


107號曾宅是目前修的最完整

相關報導
【中央社╱澎湖縣23日電】 2008.12.23 10:39 pm


 
經過村民20多年來的努力,澎湖縣望安鄉花宅古厝群今天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審查通過,將成為全國第1個重要聚落。花宅鄉親長年來克服無數挫折,付出心力總算有結果。
花宅位於望安島的中部,在澎湖縣行政中心馬公市南方約30公里。花宅因地理景觀遠觀似花狀而得名,當地耆老說,若從外海遠眺該地高低山丘,宛如花瓣環拱著花心,因此,先民稱其為「花宅」。
這個美麗的名字用了300多年,直到1946年政府改名為中社村,但文史工作者、旅遊業界及當地人仍然使用花宅這個稱呼。
花宅聚落約有139間古厝,保存著澎湖傳統民居的建築特色,近年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極具文化與觀光價值。
最早發現花宅之美的是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林會承,30年前他第一眼看到花宅就為它的建築結構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驚艷不已。林會承從此研究花宅民居建築至今,為每1棟古厝作丈量、調查和記錄,推動花宅古厝維護和保存不遺餘力。
1987年澎湖縣規劃設立一處民俗文化村,計畫在候選的地點共有馬公市興仁、西嶼鄉二崁、白沙鄉瓦峒、湖西鄉沙港、七美鄉中和與望安鄉花宅6 處古厝群之中,選擇其中之一。
花宅雖被專家學者認為是最大、最完整的古厝聚落,但因位處偏遠離島,最後西嶼二崁入選。這一關鍵性的落選,讓花宅保存維護工作晚足足了21年,今日再來作,難度更高。



 

資料來源:http://blog.xuite.net/blue.joe/joe/1902054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JyXVtPJ7fo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澎湖險礁島

    圖片來源:大台灣旅遊網
  • 澎湖有句俗諺是這麼說的:「鳥嶼無鳥、貓嶼無貓、尖山不尖、險礁不險。」,這句有韻味的俗諺提到了險礁地形與島嶼名稱上容易讓人困惑的地方。很多遊客到了險礁都會狐疑說:奇怪?明明是座平坦的沙灘島,一點也看不出有何險峻的地形景觀,為何叫做險礁呢?其實島名所謂的險形容的並不是島上的地形,而是指周圍海域上佈滿了暗礁,對行船人來講這個海域是十分的危險,一沒不小心可能船隻就會觸礁沈沒,所以才將這座島嶼取名為險礁,提醒過往的船隻要小心這片海域。站友們可以從附近海域海水顏色層次變化極為明顯,就可以知道附近海域深淺不一且變化激烈。
  •  圖片來源:大台灣旅遊網
    圖片來源:大台灣旅遊網
  • 險礁剛好位在吉貝島跟赤崁的中段,所以要前往北海吉貝旅遊的遊客都會在快艇上眺望到這一座白色沙灘組合而成的島嶼。險礁除了島嶼東面有快些裸露的玄武岩石層以外,其餘的地方都是由珊瑚碎屑和貝殼碎屑組合而成,島上的沙子不是很細緻的貝殼沙,是屬於粗粒砂質的海灘。附近海域由於暗礁羅佈反而讓海水的色澤更為迷人豐富,碧綠與蔚藍間陳,其實這樣的一片海域原本應該是熱帶魚生態豐富的地方,但是因為長期旅遊活動開發的結果導致險礁近岸的海生態資源似乎有所破壞。
  • 這幾年險礁爆紅,因為中視偶像劇「原味的夏天」就是在險礁島拍攝,電視公司在島上利用原本的石板屋搭建了一座兩層樓的藍色小屋,取名為八釐米蔚藍。藍色小屋與險礁島碧海藍天金色沙灘的印象深深烙印在遊客的心裡,許多遊客都嚮往前往一遊,加上在往吉貝的快艇上遠眺藍色小屋和險礁島絕妙的色調美感搭配,使得險礁沈寂幾年後又再受到遊客青睞。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桶盤嶼


攝:洪思穎


 桶盤嶼的基本資料

‧位於澎湖本島西南方
‧面積約0.4平方公里
‧位於馬公市西南方約七公里處
‧由馬公市到桶盤嶼約二十分鐘的船程
‧是個標準的方山地型





桶盤嶼位於馬公港西南約七公里處,島如其名,有如一倒蓋的「桶盤」,是標準的方山地形。本島除北邊為漁港的海灣外,全島幾乎皆由垂直的柱狀玄武岩所圍繞,每一岩柱高約20公尺,寬約1~1.5公尺,也有柱徑超過2公尺的巨型玄武岩石柱,堪稱澎湖最壯觀的矽質玄武岩石柱群之島。原本這些石柱群的柱狀節理十分清晰,呈五、六角形,但崖壁頂端的玄武岩,因為長年受到劇烈的風化和侵蝕作用,使得岩柱的稜角逐漸消失,或成球狀、或成獨立石柱、或成平衡石,或成圓柱狀,造型變化多端,已成為本嶼獨特之玄武岩風化貌之特色,而島上到處可見的仙人掌果有「澎湖紅蘋果」之稱,滿佈在玄武岩柱的岩縫,正展現其蓬勃之生命力。
在島嶼西南方的海蝕平台上,露出一低平火山口的穹狀構造,直徑約25公尺,中央凸出一小丘直徑約5公尺,有如一朵盛開的蓮花,當地人稱它為「蓮花座」,退潮時由石柱群上方欣賞,蓮花座的美景盡收眼底。
在島嶼的東、南方的海崖下方,常可見到佈滿蜂巢狀孔洞的玄武岩塊落散落在海蝕平台附近,此種「蜂窩岩」當地人稱為「貓公石」,這種因差異風化與侵蝕作用所形成的岩石,雖在澎湖其他地方也可以見到,但以桶盤嶼在形態上最為特珠,其數量上也最為可觀。


圖片來源:洪思穎拍攝
文字資料來源:澎湖地景資源網
文字資料來源網址:http://landscape.phc.edu.tw/landscapes/geopark_mk.htm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小組自我介紹☆〞~★

組员介紹


洪思穎(腐腐)


生日:1991/04/03


畢業學校:澎湖海事食品科


興趣:看電影,逛街,上網


個人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minew






張馨瑜(魚魚)

生日:1990/04/20

畢業學校:澎湖海事養殖科

興趣:放空 聽音樂


個人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x0955591852





薛慧妙(妙妙)

生日:1990/12/23

畢業學校:澎湖海事食品科

興趣:看影片,看書,吃 

個人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x791223